招生与招工互通 上课与上岗融合 毕业与就业衔接
——记海大职校“三国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为培养出满足企业需求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拓宽职业教育育人途径,我校积极试点现代学徒制职教新模式,并于2015年4月,与上海三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签订现代学徒制试点协议,确定校企合作办学关系。自项目确立以来,校企双方高度重视,按照实施方案的进程安排稳步扎实地推进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经过两年多的深入实践,于2017年成功入选国家教育部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也是上海市唯一的三所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之一,这标志着我校在深化校企合作、促进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探索成效。
一、校企联合招生招工,招生与招工互通,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实施奠定坚实基础。
我校现代学徒制对接的是数控技术应用专业,在学校统一招收新生后,在新生报到面试时,邀请企业人事课长和制造课长共同参与,面向数控专业的学生和家长介绍企业概况、企业文化、发展前景等,学生根据自己的个人发展规划和实际情况,在双向意愿的基础上,确定“三国班”人选,最终2017级有20名学生进入“三国班”。学校完成学生录取的同时,企业完成准员工录用。
在开学前夕,学校组织现代学徒制培养(三国班)签约仪式。我校薛士龙校长、上海三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皆本浩人总经理,与学生(家长)共同签订校企学徒(监护人)三(四)方协议,明确三(四)方职责,本着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积极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并逐步形成校企分工合作、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自签订三(四)方协议起,“三国班”的学生不仅是海大职校的学生,同时也是三国精密机械有限公司准员工,双方将按照现代学徒培养模式共同承担起培养责任,最终培养成企业的正式员工。
二、校企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2+0.5+0.5”的弹性教学学制,确立“岗位轮换”的分段培养模式,实现校企一体化培养现代学徒。
为了使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的需求,学校与企业师傅、行业专家、职教专家共同探讨、联合设计、制定海大职校“三国班”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增加专门的《行业、企业认识》、《企业产品认识》 课程,同时安排《公司文化介绍》、《5S管理》、《企业产品认识》等专题讲座,学徒们在校期间,已经对企业的经营理念、企业文化、员工行为守则、企业主要产品等有一定的认识,又结合三国公司是一家日本独资企业的背景,开设《走进三国实用日语》课程,便于日后更好地在企业发展。学徒在校期间,每学期根据综合表现,授予“海大—三国”奖学金,鼓励大家努力学习,成长成才。


“三国班”的学生主要目标是毕业就业,因此,专门确定“2+0.5+0.5”的弹性教学学制,根据企业生产时间、特点,灵活安排学生到三国公司制造部的不同岗位进行轮换,学习普通机加工、数控编程、数控机加工、机床保养与维护等岗位技能。依据职业能力不断递进的人才培养过程,确立行业认知阶段、专业技能训练阶段、岗位综合实习阶段、职场实践阶段这四个培养阶段,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使学生的角色按照“学生 学徒 准员工 员工”顺利转换。
三、学徒毕业与就业无缝衔接,快速融入企业、适应岗位,现代学徒制试点培养效果喜人。
经过三年的试点培养,“三国班”的学徒在毕业前,经过学校、企业集体面试检验,全部合格入用。因为学徒们在之前已经有过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经历,进入企业以后能很好地融入企业的运作,适应自己的岗位,受到企业的青睐。企业也非常重视这些学徒的继续培养,上岗的同时,安排签订《高师带徒协议》,做重点培养。目前,这些在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下成长的员工,作为企业的年轻力量,活跃在公司的各个层面,参与公司的迎新会、广播操比赛、演讲比赛等,受到了领导们的一致好评。
通过几年的深度融合,我校和三国精密有限公司逐渐形成了“共同招生、共制方案、共建课程、共育人才”的合作新模式,“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的优势逐渐显现、成果喜人。我校也将继续深入实践,助推校企合作工作再上新台阶,谱写校企合作新篇章,共塑时代大国工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