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26日,上海海事大学附属职业技术学校有幸邀请到上海市教育功臣、特级校长、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浦东新区教育发展研究院院长李百艳博士来我校围绕《让“大先生”成为“大流量”:谈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主题做教育家精神传承系列讲座第一讲,全校教师参会。
李百艳院长近年来致力于推动教育家精神传承,倡导将“大先生”理念与数字化时代教育创新结合,形成“大先生成为大流量”的实践模式。她认为,在数智时代,教育家精神需要通过创新实践焕发新生机,例如通过数字平台实现“生命与生命的对话”,让更多教师成为学生为学、为事、为人的榜样。
李院长以“让‘大先生’成为‘大流量’,人工智能时代如何践行教育家精神”为题,结合自身与于漪老师的交往体会,从初识于漪老师、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和持续学五个方面深情讲述了如何以于漪老师为榜样,践行教育家精神。她还引用了于漪老师的金句,如“办教育、办学校不是百米冲刺,而是万米赛跑,要有勇气,有毅力,向着理想的目标奔跑“、“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 我这一辈子有两把尺,一把尺子量别人的长处,一把尺子量自己的不足。在这种“比”和“量”的过程中,我总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总能学到别人的长处”等,这些金句深刻揭示了教育的本质和教师的使命。
李院长提出“大先生”应具备三种特质:塑造学生品格的引领者、破解教育危机的创新者、新时代教育的实践者。她强调教育家精神不应局限于传统课堂,而应通过数字化手段扩大影响力,让更多教师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最后,李百艳院长强调学习教育家精神要落在实践中,并以浦东对教育家精神传承的实践为例,呼吁大家做AI时代无法被替代的“大先生”。
讲座最后,我校严南南校长引用了李百艳院长的金句“在不确定的时代,做一个确定的人”做了总结:对于我们的老师来说,我们现在身处其中以及未来要面对的世界越来越充满不确定性,广大教师们要树立起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意识,才能拥有与不确定性共舞的能力。李院长强调的教育家精神的元素在我校广大的教师和课堂中得到了体现,特别是默默耕耘在一线的教师。我们要传承实践做AI时代无法被替代的“大先生”,用技术赋能教育,让教育回归于人。技术终将迭代,但育人的初心永不褪色。